互聯網時代產品競爭激烈,產品優秀不等同于技術領先。如羅振宇所說「工業時代承載的是具體功能,互聯網時代承載的是趣味和情感」,亦如喬布斯所言「我們正處于技術和人文的交叉點」,功能自然是產品必需的屬性,但情感屬性也已上升為一個優秀產品的標配,社交型產品在情感屬性上更容易延伸。
社交型產品中,不管連接的是熟人關系還是陌生人關系,本質上都是在建立社交關系鏈。社交型產品運營包含以下三個維度:
1)社交關系鏈:拿什么吸引用戶?
2)社交載體:用戶進來干什么?
3)用戶激勵體系:用戶為什么愿意留下來?
Facebook圍繞以上三個維度,利用社交載體(常見的社交載體類型有照片、日志、狀態、簽到、視頻、語音、活動、游戲等)來承接社交網絡上的關系,并且讓用戶對應進行瀏覽、評論、轉載、點贊、收藏、參與等操作,無數個這樣的交叉過程構成了社交網站的社交關系。
Facebook從社交關系鏈中優化使用體驗,讓用戶接收新消息/新功能、了解新功能并且使用新功能等,增加用戶的粘性。以下是一些具體的體驗優化點:
1. 進入Facebook后立即查看未讀消息
進入Facebook之后點擊「New Story」,快速跳轉到頁面頂部查看未讀新消息。
1)從當前位置移動到最新消息,讓用戶感知所在位置的狀態。
2)借由快速移動到頂上的動效,讓用戶感知查看消息時大約需要花的時間。
2 .轉發文章、影片甚至廣告都納入與朋友相關的聯系
利用「別人都回應了,你還不回應嗎?」的同理心激發用戶點擊推送消息的積極性。
1)朋友的評論、轉發,告訴用戶朋友對該條消息的動作,用戶可自由選擇查看推送的消息。
2)點贊數、評論數、轉發數等數字展現該條轉發目前火的程度,用戶可自由選擇是否查看。
3. 通知功能系統化
如果將信息通知全部展示,會顯得大量信息進入而讓用戶感受雜亂、減少查看消息的頻次。將消息通知系統化能讓用戶快速閱讀,Facebook整理信息流時做了幾個小改動,讓用戶可以篩選出自己較有興趣或和自己相關的消息,自由選擇是否點擊進入查看:
1)每條消息加上圖標,可以甄別消息類型。
2)藍底代表已經點擊過的消息,提醒用戶曾經的操作動作。
3)與用戶自己高度相關的內容,利用「建議」讓用戶優先點擊。
4. 展示前五張照片,其余的顯示剩下照片張數
朋友上傳了大量照片時,用戶可以根據前五張及剩下張數的數字,判斷需花多少時間才能全部看完,進而考慮是否繼續點擊觀看其他照片。
5. 手機上「消息通知」的推送,僅推送與用戶自身高度相關的消息
與用戶自身高度相關消息通過手機通知推送,例如過去的歷史回顧、朋友回復自己的消息等……一般的點贊、回復、評論等與用戶自身相關程度較低的消息,則不會展示在手機系統通知里,避免高頻次干擾用戶。
6.「歷史上的今天」
用戶可以查看自己「歷史上的今天」做了什么,回憶過去發過的消息,有如在看自己的傳記。
1)回憶過去發出消息時的情境思考。
2)讓用戶感受到過去的動作不會因為時間而消失,而是不停地在建立自己的傳記。
7. 初次查看最新消息,高亮后漸變提醒
對于評論較多的消息,讓用戶直接查看最近的更新,并且利用動效輕度提醒用戶當前需要查看的消息。
8.新功能上線,利用輕度動效方式提醒
需要用戶互動操作的部分,采用輕動效提醒用戶可以使用新的功能,輕度引導用戶選擇是否嘗試。
體驗影響較重的改變,例如新的閱讀方式,則采用較大的消息提醒用戶點擊后開啟新頁面;若點擊文章其他部分,則展現舊有的閱讀方式,讓用戶可以選擇自己喜好的閱讀方式。
9. 名人發出現場直播,與用戶互動功能
接收到喜歡的名人發出的直播消息時,能夠現場點擊,并且線上與名人使用文字或點贊的方式互動;直播結束后也有個關閉頁面,現場互動的文字消息則轉變為評論與贊。
總結
Facebook優化小功能體驗圍繞著一條原則:讓用戶掌握與自己相關的所有消息,自由選擇是否嘗試新體驗。
1)用戶在大量接收消息時,自由根據優先級選擇查看,并且知道自己會花多少時間查看。
2)新的功能上線時,輕量通知用戶,讓用戶自行決定是否嘗試。
Facebook推送給用戶的所有消息,都讓用戶理解,但不會強推新的功能讓用戶使用,從灰度發布、A/B測試甚至到兩種功能直接開放讓用戶自由選擇展現的方式。從數據上來看,有別于強行推送的消息簡單粗暴地傳達給用戶,能提升點擊率,但從轉化率上看還無法針對目標用戶精準投放。Facebook的小巧思,讓用戶愉快地在網絡社交里自由伸展,并且產生使用粘性、依賴此社交產品。
文章轉載請保留網址:http://cctvsc.cn/news/industry/1616.html